成长在西大

【教育漫话】暗示的力量如此可怕!
作者:小编
时间:2022-04-28    阅读:1

教育漫“话”——“暗示”的力量

  01

01

  

  脑科学家洪兰教授说过:“大脑是可以被语言改变的。它会一直不停地因为外界的需求而改变神经的分配。”

  

02


  当父母一直笃定地告诉一个孩子,你聪明又努力,学习肯定没问题!孩子的大脑就会自动输入,不自觉地用行为证明这个期待,从而脑子越来越好使,成绩越来越优秀。

  

  反之,当父母总是贬低孩子,孩子的大脑就会产生“我很糟糕、我不行”的观念,并用各种行为去“证明”父母的话。不仅大脑会“变笨”,整个人生都可能陷入恶性循环!

  

  心理学上称这种现象为“自证预言”。

  

  就像心理医师苏珊·沃德教授曾经说的:“小孩总会相信父母说的有关自己的话,并将其变为自己的观念。”

  

  暗示对孩子的影响力,真的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

  

  父母对孩子的言语评价,是孩子行为的导航。孩子的未来是好是坏,就藏在父母的嘴里。



  

02

  

  母亲的积极暗示,是我一生的光

  

  这个男孩名叫李麟青,1岁时确诊脑瘫,不仅无法站立和行走,双手也只有三根手指比较正常地运动。

  

  万幸的是,李麟青的智力并没有受到影响。

  

03


  妈妈一直告诉他,“你跟正常孩子没有什么不一样。”她陪儿子读书,陪儿子学认字,坚持送儿子去正常学校,接受正规教育。

  

  她随时提醒儿子,“你不拿残疾当借口,它才不会阻挡你做想做的一切。”

  

  每当有人笑话李麟青,每当严酷的现实一次再次向母子俩发起挑战,母亲都会坚定地站在儿子身边,用言行告诉儿子:

  

  “你没问题。”

  

  “你一定会成为自己想要的样子。”

  

  “你永远是妈妈的骄傲。”


04

  

  20多年求学路,李麟青凭借不懈努力,克服重重困难成为学士、硕士,最后以优异的成绩,成为苏州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有史以来第一位获得博士学位的残障学生。

  

  博士毕业时,总结过往,李麟青说:“如果被命运偷袭,最好的反击就是逆袭它”。

  

  看完他的故事,很多人感慨:难怪说,父母的嘴,就是孩子一生的风水!

  

  每个孩子都是被催眠暗示着长大的!

  

  消极的暗示,像是心灵的腐蚀剂,使一个孩子退缩、自卑、失去面对困境的勇气。

  

  而正面的、积极的暗示,像阳光,照耀着孩子黑暗的区域,让孩子乐观向上,拥有战胜困难的自信。



  

03

  

  父母如何正确应用“暗示”养育孩子

    

  少用否定句,多用肯定句。比如,把“别紧张 、别有压力”,换成“放轻松、慢慢来”;把“看电视别靠那么前”,换成“站后面一点”。

  

  就事论事,不要动辄攻击人格。尤其要避免下述灾难句式:“你蠢得像猪一样”“没见过像你这么差的人”“你让我太失望了”……

  

  永远不要对孩子说这种盖棺定论的话:“你总是……”“你从来都是……”“你就是……”

  

微信截图_20220428185846


  心理学教授约翰·戈特曼在此基础上提出了5:1的“家庭洛萨达比例”。即,我们对爱人、孩子的每一句批评,要配上5句鼓励,才能维持稳定的关系。

  

  下面这些很好用的黄金句式一定要多跟孩子说:

  

  “我知道会好起来的”

  

  “你有力量去面对”

  

  “你可是幸运儿呢”

  

  ……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

  

  每个孩子,都站在父母的舌尖上舞蹈的。

  

  有一种问题,叫做父母觉得你有问题。

  

  有一种自信,叫做父母觉得你能行。

  

  永远不要小看“暗示”的强大力量。

  

  父母随口而出的语言,或许就是孩子未来要走的路。